十月五日,遊客在南川金佛山景區觀看演出。近年來,國粹文化成為時尚潮流,也成為景區吸引遊客的新方式。通訊員 胡波 攝\視覺重慶
陰雨綿綿的天氣擋不住人們來重慶賞夜景、吃火鍋、看演出的熱情。10月10日,全國各省市及各大專業旅遊機構陸續出台假日大數據報告,重慶多項文旅指標超過全國均值。
透視假日文旅消費市場,文化遊、品質遊、度假遊等已成為市場新趨勢,正加速推動“新旅遊”時代到來。
文化遊
賦能旅遊產業體現出強大動能
據中國旅遊研究院(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)測算,國慶中秋八天長假,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6.37億人次,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79.0%。市文化旅遊委數據顯示,假日期間全市A級旅遊景區接待遊客1108.6萬人次,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86.3%,高於全國值7.3%。
來自攜程平台的酒店銷售大數據顯示,重慶國慶期間的酒店成交量居全國第五。其中,為點亮夜經濟,該平台創新推出“午夜房”產品,重慶的成交量居全國第四。
“綜合各大平台數據,重慶在這個假期又一次‘火’出了圈。”中國旅遊研究院長江旅遊研究基地首席專家、重慶旅遊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羅茲柏稱,在重慶文旅交出的這份亮眼成績單中,文化遊是一大“主引擎”。
近年來,由大眾旅遊、消費升級等驅動,遊客需求已呈現多樣化、個性化、特色化趨勢,旅遊不再是簡單地看山看水,而是已升級為賞山賞水賞文化。
我市在打好“人文”牌的要求下,深度推進文旅融合發展,在這個假期消費市場成果轉化尤其明顯。節日期間,全市公共圖書館舉辦活動135個(場、次),文化館舉辦活動82個(場、次)等,累計服務市民及遊客達37.56萬人次。我市9家市級文藝院團在重慶國際馬戲城、國泰藝術中心等10個劇場開展了《魔幻之都·極限快樂SHOW》《沙家浜》等演出95場,接待觀眾4萬餘人。我市藝術家還在楊家坪步行街、渝北區新光天地等地,為市民和遊客獻上戲曲、雜技、歌舞、音樂會等多種形式的公益演出80場,吸引超過15萬觀眾駐足觀看。
全市各大博物館舉辦了《中華兒女革命的典型——江竹筠烈士生平事蹟展》《三大主力紅軍在重慶展》等60多項展覽及社會教育活動,觀眾達到18萬人次。全市開展非遺項目宣傳教育活動超過340餘場次,服務羣眾46.8萬餘人次。
不僅僅是重慶,據中國旅遊研究院調查數據顯示,國慶中秋長假期間,有85%的遊客參與了各類文化休閒活動,其中參觀歷史文化街區、博物館、美術館的遊客比例分別為41.8%、40.5%和27.1%。
文化賦能旅遊產業,已表現出強大動能。
品質遊
市民願意為高品質好服務買單
細研重慶假日文旅消費成績單,還值得關注的是,在疫情防控常態化、消費升級的背景下,品質遊已取代走馬觀花式旅遊,成為市場新方向。
各大旅遊機構的大數據顯示,假日文旅市場消費以家庭親子游、情侶遊等為主。在消費觀念上,這類人羣更加註重品質和體驗,願意為高品質、好服務買單。
市文化旅遊委數據顯示,相比傳統觀光型熱門景區遊客接待量的下滑(排除“限流75%”疫情防控影響因素),我市不少高品質的景區、旅遊度假區等反而出現逆勢上揚。
例如,假日期間,主打生態、康養的南川金佛山接待遊客5萬人次,同比增長6.7%;以品質著稱的北碚柏聯温泉酒店、悦榕莊、心景酒店,推出的温泉養生項目備受遊人喜愛,入住率達100%;以精品化為特色的北碚縉雲小住、清歡渡、陶樂、郷根鄉舍、竹林裏等民宿一房難求,入住率達100%。
“旅遊已成為一種流行的生活方式,但品質才是旅遊業的靈魂。旅遊業的供給側改革,實際是要建設一個品質有保障、服務有差別的體系。國慶假日消費市場再次檢驗,只有高品質者才能成為市場贏家,在競爭中佔得先機。”市文化旅遊委副主任秦定波分析。
度假遊
享受自由閒適成為更多人的選擇
國慶中秋長假期間,“慢生活”度假遊受青睞的現象也比較明顯。大數據顯示,遊客對“大健康”“大旅遊”“大康養”的休閒度假消費需求十分旺盛。
去哪兒網綜合機票、酒店、門票、玩樂等多項預訂數據發現,這個長假遊客平均出遊時長跟去年同比明顯增長,達到4.82天,相當於每位旅客在這個假期住了5晚酒店、多玩了大半天,説明度假遊、深度遊已成新趨勢。
驢媽媽旅遊網發佈的《2020中秋國慶出遊總結報告》顯示,該平台長線自由行人次佔比首次接近五成,遊客在旅途中的腳步明顯“慢下來”,享受自由、閒適,入住高端酒店,已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度假選擇。
“國內旅行向休閒度假轉變是大勢所趨。越來越多的人傾向於在同一城市多住幾天,像當地人一樣生活,發掘當地深度美景。”攜程網重慶分公司相關負責人張大偉表示。